浏览全部资源
扫码关注微信
1. 巢湖学院物理系
2.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
3. 巢湖学院物理系 安徽巢湖238000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
4. 北京100084
5. 安徽巢湖238000
纸质出版日期:2004
移动端阅览
[1]鲁业频,李凤亭,陈兆龙,朱仁义.离散余弦变换编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[J].通信学报,2004(02):106-118.
[1]鲁业频,李凤亭,陈兆龙,朱仁义.离散余弦变换编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[J].通信学报,2004(02):106-118. DOI:
DOI:
1974年由Ahmed和Rao提出的离散余弦变换
至今已有30年历史。此间
DCT编码已发展成为JPEG、MPEG、H.26x等图像/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。尽管Shapiro的EZW以及Said等人的SPIHT小波编码的成功应用
对传统的DCT编码提出了挑战
但Xiong等人利用嵌入式DCT块变换之间的直流相关性
以及对DCT后的系数进行策略性重组或层式DCT同样具有小波多分辨率图像的分解特性。此外
基于层次嵌入式DCT、形状自适应DCT、截短DCT、感兴趣区域支撑DCT以及形态DCT等改进形式的编码
都是将基于DCT变换编码推向更高层次。就DCT改进的变换
以及DCT系数的应用
如利用DCT系数实现信息隐藏等
也使得基于常规的DCT变换编码有了更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
文章就此作了广泛的比较和深入的研究
并指出了发展方向。
0
浏览量
1271
下载量
5
CSCD
关联资源
相关文章
相关作者
相关机构